《晶报》:2011国际工业设计节
Date:2011-12-06 【Return to list】

1次国际设计大师团 深圳品牌创新之旅

11月28日,在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的组织下,一支由芬兰、德国、意大利、英国共20多家设计企业、50多名设计师组成的外国设计代表团对奥尼、心雷、长虹、三诺、假日东方等深圳制造企业考察指导。国外设计师表示,深圳与北欧四国在设计上的差距不大,且在某些独特的领域更具优势。

2个“设计之都”的对话

“对接产业、接轨国际”是每届国际工业设计节的核心。2011年,由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策划运营的的全国首个专业的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建成,有信息平台、研发平台等,主要服务于宝安区及深圳市有设计需求的中小企业。此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设计之都”深圳与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的“2012世界设计之都”赫尔辛基签约设计战略合作,与斯德哥尔摩成立设计合作推广机构,开启深圳北欧合作之门。

3个专题设计工作坊

本届国际工业设计节,三个国内外顶级设计大师面对面交流的设计工作坊异常火热,嘉宾为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总负责人唐沐、芬兰ARTEK设计总监Ville Kokkonen、乔治亚罗设计公司执行董事Aido Cingolanl等。

在“意大利家具与室内设计研讨会”上,Aido Cingolanl建议,设计大众产品要了解市场的目标价格、产品的市场状况、目的消费者。公司组织设计团队应包括不同文化背景、真正接触产品并能够代表年轻一代文化的人,和一个了解产品制造生产的可能性、把握项目时间等的资深设计师。

Ville Kokkonen在芬兰设计工作坊上表示,设计是和用户沟通的过程,设计师要研究消费者的行为和需求。如对象一周内的生活、使用产品的习惯,使用中遇到的问题等,这都有利于产品的创新。许多艺术家思想前卫,设计师可以从中获取灵感,加强产品的设计。

唐沐做了题为“为产品插上互联翅膀—Pad跨界设计实践”的研讨。他说,设计师对项目的归属感非常低,程序员认为功能开发才是技术含量高的事,界面开发是“小儿科”。其实在“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愿意花钱买体验,产品开发者需在用户体验上加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