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先锋之城
Date:2015-01-04 【Return to list】

近日,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深圳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筹)发布了2014中国城市创意指数(CCCI)排行榜。深圳在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比上高达39.29%位居全国之首(上海的投入产出比为36.5%,排第2;北京为29.64%,排第3)。

2011-2015年,深圳每年用于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

 

当然,这是关于深圳文化产业的最新一个量度标尺,事实上,深圳在文化产业发展上这些年来一直高歌猛进,日夜兼程。

 

晶报记者 李海若

作为深圳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文化产业增值每年增幅达到百分之十几。这样的事实与深圳十余年来坚定不移地推动、贯彻“文化立市”、“文化强市”的宏观战略是密不可分的,在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中,深圳逐步探索出一条“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的发展新路子,为全国其它新兴城市文化发展提供了经验。

 

十年文博会,倾力打造中国文化软实力

 

回望深圳的文化产业发展历程,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盛会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确实是个值得重视的巨大引擎。到今年,文博会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届。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在第10届文博会闭幕仪式上就曾说过,通过文博会这个平台,全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巨大发展,深圳的文化产业更是一枝独秀,我们从一个本来没有太多文化积淀的新兴城市,变成一个文化的绿洲,文化的富矿,成为一个文化创造的活力城市,我们应该感谢文博会这个平台,通过文化加科技,文化加旅游,把展会办成了一个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狂欢节。

 

据悉,文博会从首届的300多亿元成交量跃升到第十届的2324.99亿元,实现跨越式的增长。首届参加文博会的国家不超过十个,而参加第十届文博会的国家和地区已增长至95个。第10届文博会文化项目和产品总成交额已达2324.99亿元,比上届增长39.64%。其中,文化产品出口交易额为161.38亿元,占总成交额6.94%,同比增长30.33%。成为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的巨大引擎。

 

关于文博会,王京生还说过,文博会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盛会,有两个功绩不可磨灭。首先,文博会肩负着中华文化的承载者、传承者和传播者的责任,不断提升着中华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力、渗透力,为展示中华文化、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这个平台意义重大。其二,文博会带动了深圳乃至全国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

 

首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城市

 

2004年,深圳提出打造“设计之都”的理念,确立了“设计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理念,深圳以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游戏设计、软件设计为代表的设计业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从“世界建筑师大会”申办标志,到举世瞩目的“太极五环”图形的“2008北京申奥”标志,这些大手笔都出自深圳设计师之手。

 

近10年来,深圳设计行业在中国乃至亚洲已具有领先和引导优势,中国设计业的领军人物和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很多都在深圳,深圳已经成为亚洲设计的重镇以及中国现代设计的核心城市。2008年12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认定深圳为“设计之都”,深圳也成为全国首个由联合国方面认定“设计之都”称号的城市。这一由认定的“国际头衔”,标志着深圳现代化、国际化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据统计,深圳全市已有12万设计师和6000多家设计企业,工业设计市场份额占中国内地比重超50%,平面设计年产值达6亿元。去年,深圳还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面向全球启动创意新锐奖评选,在全球创意城市网络中的话语权日益增长。

 

荣获“设计之都”后,深圳还实施“深圳全民创意行动纲领”和一系列行动计划,充分挖掘“设计之都”品牌资源,引领城市创意发展,并把12月7日定为深圳的“创意设计日”。以市民为主角,量身打造的创意节庆“创意十二月”,今年也已步入第十个年头。经过连续十年的培育,“创意十二月”系列活动在深圳乃至全国都已产生较大影响,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成为深圳市民追踪文化潮流、享受创意理念及参与创意设计的文化节庆,为推动深圳文化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落实“文化立市”及“文化强市”战略、实现“两城一都”发展目标和推动“三化一平台”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

 

文化+科技实现“弯道超车”

 

对于深圳这座文化历史积淀并不深厚的城市,以技术驱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深圳这些年来探索出来的一条新路径。2011年,国家文化创新工程“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和国家委托课题《新兴城市文化建设中的科技自觉研究》接受国家文化部和相关专家组验收,并获得通过。深圳文化加科技模式写入国家课题,为其他新兴城市文化建设提供经验。

 

高新技术,为深圳文化产业插上翅膀。在高科技土壤上孕育而出的“文化+科技”,成为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特色和基本路径,提高了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文化产品的附加价值,让文化以更快的速度、更新的内容、更活的形式、更广的受众得以传播,抢占经济制高点。腾讯、华强等一批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数字内容为主体、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高成长型文化科技型企业迅速崛起,在世界经济浪潮中迎风飞扬。

 

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瑞琦说,“作为一个文化资源十分贫瘠、文化底蕴并不深厚的新兴城市,深圳文化产业就是通过文化科技自觉来实现‘弯道超车’。”

 

深圳是一个由边陲小镇发展而来的特区城市,如今正在见证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的蜕变。原来的代工制造企业逐步外迁,取而代之的各类科技型企业日渐活跃。华大基因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基因组测序与分析中心,解密欧洲大肠杆菌,组建国家基因库,DNA测序量赶超美国,其出色的科研能力正在深圳引领一条生物产业链。在新一代移动通讯领域,占据全球LTE技术专利申请量20%的华为、中兴正在积极部署智慧城市战略,全国4G市场也开始在深圳起步。

 

深圳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比居全国之首

 

11月30日,深圳大学主办的“2014文化科技创新论坛”上,深圳大学副校长、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李凤亮在发言中表达了这样的意思,深圳早期已经出台了推进文化科技融合的政策性文件以及激励措施,市里、区里已经形成一些导向,在这方面做得不错。但如果能在关键技术的研发上更上一层楼,未来将更加不可限量。他说,文化科技能够做起来,最主要还是市场机制。市场会鼓励引导资本的配置、信息沟通以及人才培养等朝着应该去的方向走。

 

再重新审视2014中国城市创意指数(CCCI)排行榜可以看到,文化产业发展程度最好的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增长率都非常喜人,争先不甘人后。但从横向对比来看,深圳的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比高达39.29%,位居全国之首。

 

这一点来看,在文化产业的市场效率上,深圳确实领先一步,市场驱动、文化滋养、科技引领的文化产业发展的深圳道路正在逐步形成,而且越走越宽广。

 

见证“深圳成为创客的天堂”

 

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封昌红来深圳已经25年。从一个小小的工程师,变成今日工业设计的重要推手,她对十余年来深圳市政府不遗余力推动“文化立市”和“文化强市”深有感触。

 

她认为,这十多年来深圳的顶层设计者很好地抓住了这座城市的特质。首先,深圳是一座年轻、充满活力的城市。这也是她最重要的特质和资本。也因而,深圳拥有更加包容的土壤和情怀,能激发无限创造力。衡量一座城市的创意指标有三个,简称“3T”(即,技术Technology; 人才Talent; 包容Tolerance),而深圳在这三方面都具备了较好的条件。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的巨大市场对国外投资者有着莫大的吸引力,而深圳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以及政府层面给予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让深圳的国际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近年来深圳的平面设计和工业设计在国际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刚刚于前不久举办的2014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工业设计大展,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秘书长德席尔瓦对这个展览给予了很高评价,并称“深圳是全球创客的天堂”。

 

“深圳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封昌红以工业设计为例说,深圳市政府自2012年起每年拿出1亿元来支持工业设计的发展,这个气魄在全国实属罕见。去年,深圳工业设计的服务产值为40亿,近几年每年以25%左右的增速增长,还有这几年深圳获得iF、红点等设计大奖的比例也保持在30%的增速,这既是深圳制造业升级转型的需求,也说明深圳设计越来越与国际接轨,这些都与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分不开。

 

根据《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自2011-2015年,每年市高新技术重大项目专项资金安排1亿元、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基金安排0.8亿元、原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安排1.2亿元,共安排3亿元,市财政新增2亿元,共集中5亿元,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据了解,去年市级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下达经费4.37亿元,各区用于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达2亿元。

 

深圳文化优势

 

谈到深圳的种种文化优势,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晓明认为:

●深圳有很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一批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数字内容为主体的高成长型文化科技型企业正在迅速崛起;

●新一轮文化产业发展和数字化信息技术发展密切相关,深圳的文化产业和数字化结合方面有很强的优势;

●深圳是“设计之都”,设计产业很发达,可以通过设计来提升品牌的文化附加值,它将在珠三角制造业升级中发挥龙头作用;

●深圳有文化产业的金字招牌——“文博会”,它还是文化资本的融资平台、重大项目的孵化平台与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