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奇思妙想和丰富成果,充分展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这种活力和创造,将会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不熄引擎。”1月4日,在深圳柴火创客空间考察的李克强总理不仅欣然应邀成为新年的第一位会员,还对深圳直言期望:“全民创新,万众创业,深圳能不能起一个表率作用!”
或许只是时间的巧合。仅仅相隔了一天,深圳在美国旧金山举办“开放创新交流峰会”,首次以官方身份推介“创客之城”。在深圳主政者的设想中,创客是深圳的一张国际新名片;在国际创客界的评价里,深圳的地位可以媲美硅谷。
个性化的创客何以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未来引擎?小众化的创新何以打造深圳城市创新的国际名片?由创意催生创客,由创业推动创新,迸发的是人的智慧,激发的是人的活力。
去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12月初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更是提出: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向中高端迈进,关键是要发挥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智慧,把“人”的积极性更加充分地调动起来。
作为首个以城市为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对于创客更是厚爱三分。在去年11月的高交会新闻发布会上,市长许勤坦言:“创客运动的推进,使大众创新成为可能。”在今年2月的广东省两会上,许勤更是放声鼓励:“我认为今天年轻人的创新(企业),可能就是我们未来的华为、未来的中兴通讯。”
有创意,有创造,有创业,有创新。深圳创客,讲述的正是一个关乎未来的创故事。
创客之城:乐园源自产业升级
“创客”是个舶来品,源于英文“Maker”,意指不以营利为目标、有独立想法并把想法变成现实产品的人。
深圳成为国际创客的关注重点,不得不提到克里斯·安德森。2012年底,这位写下《长尾理论》的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出版了《创客:新工业革命》一书。按照安德森的说法,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创客运动”的工业化,即数字制造和个人制造的合体,制造业公司想要获得成功,不一定要追求最便宜的价格,但一定要追求最快的速度,最迅速的创新、最迅速的流通。他在书中提到,驱动创客运动的各项条件,在珠三角特别是深圳都完全具备。
福布斯中文网曾经这样报道深圳的创客——“如果你是一个工程师,想用5天或两周的时间来实现一个创作理念,在哪儿可以实现?”美国硬件创业团队SPARK创始人扎卡利·克洛基博士的答案是深圳:“在深圳,你能在不超过一公里的范围内找到实现这个想法任何想要的原材料,只需要不到一周的时间,你就能完成产品原型-产品-小批量生产的整个过程。”去年专门去深圳进行创客调查的《赫芬顿邮报》专栏作家马特·希恩更是断言:“这个中国城市正在成为全球硬件的硅谷。”
在不少国外创客眼里,深圳已经成为“创客天堂”的代名词。深圳柴火创客空间创始人潘昊称,近一年来约有几百个团队来深圳,到访柴火的至少也有100个,“他们看重的,是深圳在全球都无与伦比的硬件配套能力。”而在去年4月的深圳创客节日制汇节上,宣传册上更是直截了当地写着:这里也许诞生不出让你惊讶的产品,但是却可以让你找到所有想要的去实现梦想的完整产业链。
确实,华强北让创客完全可以做到“不出一公里”实现所有的配件采购,足够的制造企业可以让创客的点子变成现实产品,各类开放性科研机构也提供了足够的开放平台,更为诱人的是中国最为集中的创投资本愿意成为创业的助力。2013年7月,福布斯杂志第二次评选“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潘昊等三位深圳青年入围。福布斯的评语是:“深圳成为最多年轻创业者的聚集地,显示出相对成熟的市场和竞争环境,为创业和创新提供了最好的生态。”
创客之城不是一天建成的。作为深圳创客运动的重要推动者之一,深圳工业设计协会秘书长封昌红表示,深圳制造经历着模仿跟随,已经进入向深圳创造的升级阶段,创客的出现并非偶然。可以说,深圳持续不断地用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这才催生了眼下的创客天堂。看得见是完善的产业链,看不见的是深圳的创新家底。超过GDP4%的社会研发投入,中国排名第一的PCT国际专利,全世界最重要的通信生产基地……这些,都是创客之城的基石。
创业之城:激情源自制度红利
去年的高交会上,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成立了国际创客学院。“欧美的创客是玩家居多,而我们的创客则是想把自己的创意或成果转化为产品”。创客学院的负责人表示,深圳创客显露出强烈的产业化冲动。
创客和创业不可能完全画上等号,但是深圳创客的产业化冲动,却将创客运动变成大众创业的生动注脚。分析深圳创客的兴起,媒体的评论产业链很重要,但政府的高效不可或缺。
营造大众创业的良好环境,国家改革蓝图明确提出要通过政府放权让利的“减法”,来调动社会创新创造热情的“乘法”。用“减法”调动“乘法”,从深圳开始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无疑就是大众创业的制度红利。2013年3月1日,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率先在深圳实施,不到两年的时间新增商事主体约82万户, 深圳商业主体2104年底的总数为174.33万户。数据显示,深圳平均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达116.2户,商户密集度居全国首位,可以说九个深圳人当中就有一个在创业。
不需要验资、取消了注册资本限定,取消了经营场所审查,免交注册登记费……改革降低了创业门槛,深圳去年新登记商事主体45.5万家,其中企业数字23.7万家。数据还显示,经济增长生力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从中受益,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去年新登记企业为35623家,新登记职工人数为24.9万人。
放权是做减法,服务是做加法。创客得以在深圳兴起,政策的支持是另一种制度红利。2013年的高交会首度对创客敞开大门,而2014年高交会更是直接开设了“创客之夜”,响亮地喊出建设“创客之城”。在官员的正式表述里,科技扶持资金将向创客开放;在政府的招商活动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创客空间;在城市的海外推介里,创客之城成为深圳的新名片。
这里还需要提到去年11月30日举行的深圳国际开放创新圆桌会议,以“创新改变世界 创造成就梦想”为题的《全球创客深圳宣言》藉此重磅发布。
《宣言》写道:“我们认同,深圳开放包容的城市创业文化,创新驱动和质量引领的发展理念,完备的创新生态链体系,强大的产业配套和工业设计力量,这里将是全球创客的乐园。”
行政改革、政策扶持,这些是显性制度;人文传统,精神涵养,这些是隐性制度。创客得以在深圳扎根,尊重独立创业、崇尚个人努力的创业基因是更为重要的制度红利。这几年,深圳被视为下一个硅谷。与其说深圳的发展轨迹与硅谷相类,不如说深圳的城市精神与硅谷气质高度吻合。鼓励冒险,宽容失容,能够涌现创业者的土壤才可能催生创新的繁荣。创客之城,必然是创业之城。
新闻背景
深圳创客基本面
数量:创客群体不断壮大。近年来深圳创客队伍不断壮大,数以千计的创客活跃在深圳的各个角落。综合来看,深圳创客群体大致分两类:Zero-to-Maker(入门级创客),即创意阶段的爱好者,其执著于一个兴趣并寻求创意实现的指导和资源;Maker-to-Market(进入市场的创客),即创业型创客,其目标是实现创意的产品化、产品的市场化。
机构:深圳现有创客机构10余家,柴火空间、开放制造空间(Techspace)、创客工场(Makeblock)、矽递科技(Seeed Studio)等创客机构在国内外创客领域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活动:由柴火空间、矽递科技引进并承办的制汇节(Maker Faire)自2012年以来连续在深圳举办三届,被誉为全世界最大的DIY聚会、国内规模最大的创客盛宴,吸引来自全球的500余个创客和团队参展及参加活动,在向大众传播创客文化的同时也赢得了相当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