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深港设计界合推线上平台,既是“Faceboo
Date:2013-07-15 【Return to list】

 

 

“纽约、米兰、上海都没有办法做到的事,深圳和香港却可以做到,那就是打造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设计双城’”。就在香港设计总会秘书长刘小康说出以上论断的时候,象征深港两地设计行业深度交流的“深港互动资讯平台”也同时启动了。7月4日,作为第四届深港文化创意论坛(暨深港设计创新机)的最大亮点,以“深港设计汇”命名的深港互动资讯平台在两地设计师代表各自输入密码登入之后正式启动,而这也意味着,打造“深港设计双城”已经不再只是一个构想,这个专业虚拟平台将把深港两地的设计资源整合,让深港设计行业开始最直接且深入互动。与此同时在线下,第一届深港设计双年展也将在2014年于深圳举办,前期筹备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深圳设计或借由前海缩短与香港设计的差距

在当天的论坛上,刘小康引用了一组数据来说明香港设计界寻求与深圳合作的必要性。“深圳的设计人口不含建筑、服装行业就已经超过10万,而香港则是4.24万;香港的服务业占到本地生产总值的92 .3%,设计业在其中的产值是118亿,但深圳目前服务业的比例却只占53.2%,发展空间巨大。”据刘小康表示,对香港设计行业来说,深圳设计市场的大体量是他们在香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即将在前海发展的“前海深港设计创意中心”项目,则更加牵动香港设计界的神经。

 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投资推广处副处长张锋在论坛上介绍:与设计界直接相关的“前海深港设计创意中心”,规划面积不少于50万平方米,相当于20个港府为推广设计与创意而成立的“香港创新中心”,未来计划引进逾500家国际水平的创意设计企业,预计从业人员将超1万,最吸引香港设计师的是,这里将有大幅度的减税,用地、融资成本优惠。

 “与香港等国际化的设计水平相比,我们还差了五到十年的距离。”在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秘书长封昌红看来,香港设计的进入,让深圳有了最贴近的学习样板。“深圳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制造业和科技领域的应用,我们有很多设计人才,但真正能与国际接轨的非常少,一方面深圳的设计教育跟不上,另一方面深圳公司打造品牌的意识也跟不上。”封昌红告诉南都记者,北欧很多知名设计公司来中国开办事处,发展却不是很好,主要是文化的差异太大,可以说香港设计是深圳能接触到的最近的文化差异不明显却又高度国际化的榜样。”

深港启动网络互动平台,深港设计资源将实现透明共享

虽然深港两地设计界抱团的愿望彼此都非常强烈,但两地在商业模式、设计理念上的差异却是不容忽视的。长年游走在深港两地设计界的香港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合伙人高少康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香港是一个发展比较成熟的国际城市,大家长时间接触国际化的品牌和设计,在设计理念上是很成熟的,比如公司在请香港做设计时,它会想到做半年甚至一年的客户研究,会给设计师留出比较充裕的时间,深圳的企业就不大一样。”封昌红也回应了这种观点,“深圳很多制造业公司在理念上对设计是不重视的,他们就要求快,可能一个星期就要出设计方案。”对此,深圳设计师韩湛宁也深有体会,曾经有机构让他的公司设计一张海报,但从接到电话到要成品,中间只预留了两天时间给设计师。

因此,“深港设计汇”这个互动平台就被赋予了促进行业交流的使命。这个线上虚拟平台目前已收到深港两地近万 条 设 计 公 司 信息,在这个类似于社交平台的网站上将 分 为“ 设 计 目录”、“项目展示”、“商务配对”、“资源中心”、“产业调查”等多个板块,每一家设计公司都可以在平台上展示自己的设计资源并与其他公司进行交流,同时非设计公司、政府以及指定机构也可以在上面物色合适的设计公司或个体,以及邀请设计师举办研讨会等与设计相关的活动。一言以蔽之,这个平台是透明的,里面的信息大家都可以共享。封昌红认为,“最起码可以让深圳和香港的设计公司都看看,大家到底都在为谁服务,彼此之间到底做得怎么样?差距在哪?”当然,虽然平台并不设置准入门槛,但为了让交流更加有针对性,内部可能会有一些自动化分级。

现场有设计师担心,深港两地的设计资源进行共享后,对深圳设计行业的冲击会不会很大?封昌红坦言,“冲击是会有,但深圳也绝对不是没有优势。从现阶段来说,我们的人力成本优势就十分明显,而随着内地公司理念慢慢地国际化,我们的设计师也会成长得很快。”对此刘小康持乐观态度,“香港很多设计公司的人员配备是很少的,他们很难单独完成一个很大的项目,此外对深圳市场的理解也不如本地设计师透彻,这个平台只会让两地设计师的合作变得更加频繁。”高少康对此更有清晰的感触,“最开始我们进入深圳,是会感觉有文化上的差异,但随着内地设计师的加入,我们与内地的磨合就越来越好了。”

采写:南都记者 晏婵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