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在广州开幕,封昌红委员在人才、产业转型和软实力发展方面建言献策
Date:2020-02-18 Source:

 

 

1月12日,广东省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在广州开幕。

 

省政协主席王荣,省政协领导林雄、邓海光、郑振涛、袁宝成、薛晓峰、黄武、张嘉极、李心、马光瑜、张少康、吴伟鹏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省委书记李希,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玉妹,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朱小丹,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龙云,省委、省政府、省军区领导同志王伟中、张硕辅、林克庆、张义珍、施克辉、傅华、黄宁生、叶贞琴、张利明、郑雁雄、王守信,省法院、省检察院主要负责同志龚稼立、林贻影,住粤全国政协委员邢书成、岳世鑫、温思美,广州、深圳市政协主席刘悦伦、戴北方在主席台就座,祝贺大会召开。

 

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总结2019年工作,分析面临的形势态势,围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重大战略,紧扣省委“1+1+9”,研究部署2020年工作,推动新时代广东改革发展,以新担当新作为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在“十三五”规划收官之际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借势发力、乘势而上,实现新跨越新局面。其中,在深省政协委员在参加分组讨论省政府工作报告时,围绕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结合深圳实际情况建言献策。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一直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双区”利好叠加,是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机遇,也是2020年两会聚焦重点,而“人才”继续成为会上的高频“热词”。

 

(广东省政协委员、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封昌红)

 

在深圳双区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下,设计从深圳到大湾区,正以设计为核心驱动产业链经济发展,深圳开放、国际化的城市气质和愈来愈浓厚的设计氛围,使得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与此同时深圳大力推进、发展科技创新教育,与深圳打造创新型城市的城市定位、以创新驱动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战略密不可分。而当前设计领域管理层高端人才匮乏成为制约创新产业发展、阻碍创新驱动转变的主要因素,大学应届生毕业落地型人才匮乏使得人才结构性不足,人才问题成为当前社会发展和人才建设中面临的突出矛盾。面对构建全产业链、全创新链人才体系存在的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不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滞后、教师创新素养不足、政策制度保障不配套、创新教育生态基地匮乏等问题,实现示范区规划纲要中的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的目标,会上,省政协委员、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封昌红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展提出4条建议:

 

 
 

1. 加强教育顶层设计,构建职业英才教育体系。

以政府为主导推动有关部门研究出台专门的职业英才教育政策,制定综合计划,构建职业英才教育培养体系;设立职业英才教育试点,支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大学、科研院所及企业共同探索职业英才培养模式,举办职业英才学校、开设职业英才班,加强职业英才教育名师的培养。

 

2.下放办学自主权,打通阻碍创新人才系统培养的学段壁垒。

转变教育部门的教育管理职能,变教育管理为教育监督和教育服务,推动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进一步简政放权;建立教育、发改、财政等部门管理服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全面清理制约学校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和制度。

 

3.创建一批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基地与开展“深圳模式”先行试点工程。

建立创建中小学生创新教育实验室、青少年科学家培养基地、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中心,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办学机制、课程设置、教学途径、学习管理与综合评价办法;构建高中、职高与大学紧密衔接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及配套的课程设置、教学与评价方式等。建议支持深圳开展高中、职高与高校、企业联合培养创新人才试点,形成一流高学、一流高校、一流企业联合培养基础研究创新拔尖人才的模式。支持深圳加快建设人文、科技、工程、艺术、体育等特色高中。

 

4.充分利用社会资本,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体系。

加大力度扶持一批企业培训中心,发挥企业的创新人才培养功能。引导企业从“用人”向“培养人”转变;支持扶持民办教育的发展,继续扩大办学规模,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和吸纳社会资本,增加教育服务供给。

 
 

 

对于人才转型升级的做法,封昌红委员还基于以上四点建议提出了植入工业设计和品牌双轮驱动培育产业集群的做法,引起了广泛的共鸣。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表示对于工业设计领域,深圳的优势也是是广东的优势,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工业设计,布局16­20个产业集群,紧抓制造业,要让工业服务化数字化智能化,擦亮广东智造金字招牌。关于人才与产业匹配度的建议马兴瑞省长认为深圳可以先行先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首先以人才为核心,第二是科技的力量,第三是金融赋能,第四是制度创新。

 

“双区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使得“湾区”正成为国际经济版图中的突出亮点,“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模式使得更进一步与国际接轨,“设计之都”、“创客之城”的美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籍人才感受“中国发展”,体验“深圳速度”。2017年外国人才签证制度的实施,对营商环境及人才软环境有重大影响,对深圳市引进外国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打造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意义重大。而由于深圳市目前尚无《高端人才确认函》工作权限,难以有效开展人才签证工作,不利于提升外国人才来深便利水平。

 

为推动深圳贯彻落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城市群要求,不断改善营商环境、提升人才软环境水平,吸引更多外国高端人才来深创新创业、助推深圳打造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封昌红委员还建议省委省政府授予深圳人才签证《外籍高端人才确认函》审批权限。若审批成功,深圳将作为外国人工作管理部门的日常业务,与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配套实施,推动建设更加开放便利的境外人才引进和出入境管理制度。

 

(封昌红委员在会议开幕现场

 

此外,在11日下午举行的联组讨论中,封昌红委员发表了《关于提升人才与产业匹配度的建议》并现场分享了两个小故事。

 

 
 

8年前,在瑞典斯哥德尔摩设计创新大会上,有一位叫格里娜的女区长的致辞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格里娜说:“我们区里有享有盛誉的瑞典国立艺术设计学院,更重要的是区里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教他们审美,教他们什么是设计、什么是创意,因此你们才能够看到北欧简约雅致的设计风格。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美国波士顿麻省理工MIT FABLAB实验室,从7岁到70岁,只要有想法就能在实验室里把东西做出来,而这些人未来的去处就是NASA、微软、谷歌、波音等公司。

 

“我们能不能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大胆改革呢?”封昌红委员建议,创建中小学生创新教育实验室、青少年科学家培养基地、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中心,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办学机制、课程设置、教学途径、学习管理与综合评价办法。

 

构建高中、职高与大学紧密衔接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及配套的课程设置、教学与评价方式等。前期可先支持深圳中学、华为公司、北大清华联合举办华为­深中数理实验班,由深圳中学每年面向全国招2个班60名具有创新潜质的拔尖初中毕业生,学生毕业后进入北大清华等高校就读,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华为公司基础研究部门工作,形成一流中学、一流高校、一流企业联合培养基础研究创新拔尖人才的模式。支持深圳加快建设人文、科技、工程、艺术、体育等特色高中。还要加大力度扶持一批企业培训中心,发挥企业的创新人才培养功能,引导企业从“用人”向培养人”转变。

 
 

 

(封昌红委员接受现场媒体采访)

 

在双区驱动下,封昌红委员一直致力于关注软实力发展,聚焦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在去年建议广东率先提出并实施国际化的“知识产权强省”战略,谏言未来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知识城,引进所有产业链条,打造核心引擎高地。今年,在深圳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下,聚焦“人才”,她分别从产业匹配人才和国际化人才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寻找痛点,助力建设世界一流创新人才高地。

 

 

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助推与引领作用,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创业之都提供强力的发展支撑,同时对于推动新时代广东改革发展再创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