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西游文博篇: 深圳工业设计闯海外
Date:2013-05-21 【Return to list】

深圳工业设计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成。依托珠三角制造业平台、立足深圳的工业设计军团,早已不满足争抢国内蛋糕。从深圳文博会到伦敦百分百设计展,有实力的深圳设计企业纷纷抢滩海外市场。通过赢得国际设计大奖、“连横”欧美设计企业、参展国际专业展,延伸设计产业链、提供“设计外包”服务……深圳工业设计企业跨界又跨国,正向着全球设计版图进军——

西游计@嘉兰图

跨国“连横”闯欧美 设计“零收费分成制”

国内设计抄袭成风,防不胜防。2006年嘉兰图开始把目光抛向海外市场,将自主研发的产品主要销往海外,并联合四大洲的代表企业组成“设计之国”,组团一起做项目,共同开拓全球市场。

欧美客户大不同 不问经验看理念

作为深圳工业设计的龙头企业,创建于2000年的嘉兰图已在动荡多变的市场里磨砺了13年。2006年是个转折点,“嘉兰图产品设计”更名为“嘉兰图设计”,抹去了“产品”二字,意味着嘉兰图向更广义的设计领域发展。

自2007年以来,多次参展文博会的嘉兰图副总裁王永才说,那时公司意识到设计有更广阔的领域,设计不再局限于具象有形的,还有公共服务、商业金融服务等,公司也不再单纯做制造业的设计,而是做现在说的跨界。因为企业设计从战略高度看,不管是做产品设计、品牌还是包装推广,都是一体的。目前,嘉兰图麾下聚集了400多名设计师、技术专家、分析师、策划师,为客户提供以品牌和产品竞争力为核心的综合解决方案,涵盖市场与用户研究、品牌与产品策划、产品设计、设计成果产业化服务的产品创新全过程。

2006年,嘉兰图在战略上也做了调整。王永才说,之前,公司主要面向国内客户提供设计服务,自那年起,公司开始有意识地把目光抛向海外市场。为了服务海外市场,还组建了专门的设计团队。公司面临两大新挑战,一是文化背景不同,双方在企业理念和对文化、市场的理解都有差异。二是语言沟通的问题。尤其是欧美企业,其中以德国为代表,他们对合作伙伴的选择与中国很不一样。一般,国内客户会问设计公司是否有同类产品的设计经验,而欧美客户则不会。对此,王永才认为,有同类经验是好事,但不是第一重点。欧美客户更在意的是用什么方法、体系能保证获得成功,在意的是设计理念、质量控制体系和流程。因此,他们更讲究逻辑,而不是感性。

文博会助深圳品牌闯海外

近几年,嘉兰图都参展文博会,今年也不例外,在会展中心2号馆创意馆。“但呈现的方式没有太多花哨的东西。”王永才说。

王永才认为,文博会作为深圳举办的全球范围内文化产业的国际盛会,更多的是行业内交流,没有更直接的商业价值,但文博会对打造企业品牌有帮助。公司参加得更多的是客户参与的展览,如医疗展、美国消费电子展等。对专业展览和市场的关注,也让嘉兰图将设计拓展到更专业的领域。他提到,目前公司在研发新产品,做LED以及厨房用品的设计。LED领域的创新是大问题,产品面貌千篇一律,恰好说明这个市场有机会,他们希望介入一些陷入僵局的企业,寻找合作。

在产业链布局上,嘉兰图已经定位在全球领域。“移情”于海外,除了扩展设计版图,其实还有一番苦衷。

王永才透露,2009年,嘉兰图已研发出老人手机,但在一年半的时间内,都没有在国内销售,因为担心会被抄袭,甚至上市公司也会来抄。前年,嘉兰图就曾状告深圳某知名企业抄袭老人手机的外观设计专利。最终嘉兰图胜诉,但只获得几十万元赔偿,与抄袭者获得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利润相比,这种赔偿显然不匹配。

目前,嘉兰图自主研发的产品仍以海外销售为主。王永才说,因为海外的知识产权严格很多,减少了对被抄袭的顾虑。

“连横”多国企业 同做一个项目

为了开拓国际市场,嘉兰图可谓匠心独运,用先秦时期的“连横”策略,联手国际伙伴一起“打天下”。王永才说,2006年嘉兰图作为中国一方,联合亚洲的日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北美洲和欧洲国家的企业代表,共同组成了“Design Nation”(设计之国)组织,并签署了战略协议。

王永才解释,这五大区域正好是全球最大的设计消费地区,相互之间除了项目合作,还有技术交流、交换,人才培训,项目支持等,是全方位深度合作。每个国家的企业各有特点,有的擅长家电,有的具备渠道资源,有的是制造领域的佼佼者,有的有成本优势,所以大家不存在竞争关系,更多的是互补合作关系。

他认为这是一种设计联盟,非常灵活有弹性。联盟会根据客户需求评估谁适合参与其中,并临时组织项目合作团队。比如当嘉兰图接到“美的”项目,客户需要对欧洲当地市场做研究,设计公司就会做整体的项目计划,再交给欧洲联盟企业,按工时付费。这样既节省管理成本,各自发展也不受影响。

设计“零收费” 利润要分成

十多年在市场上屹立不倒,嘉兰图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核心业务模式——“零收费”,即不提前收设计费,而是要求按利润分成。

王永才说,“要实现这点有两个观念要打通,一是我们对客户的销售能力有信心,二是客户对我们的研发创新能力有信心。这需要机制的保证,还有商业诚信、财务控制等。我们一边为客户做服务,还要做第三方约定,比如,我们会控制关键零部件的采购,以掌控商业诚信度。前不久,我们在与广东某环保企业签订协议中就明确要求,由公司承担主导创新研发出的新产品,其销售利润超出之前的部分,我们将分取一半。只收几十万的设计费,对我们,对客户价值都不大。”

西游计@浪尖

以加拿大撬动全球 首开“工业设计小镇”

6年前,深圳浪尖已在加拿大设立了办事处,立足于此辐射世界市场。他们拓展全球市场的法宝是提供设计服务、设计咨询、模型制作、模具制造及产品集成等一站式的设计全产业链。

立足加拿大开拓全球市场

立足于深圳、创建于1999年的浪尖,6年前已决定要走出去。深圳市浪尖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成说,他们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通过立足加拿大,设立办事处,为全球客户提供设计服务、设计咨询、模型制作、模具制造及产品集成等服务,这期间建立了许多牢固持久的海外合作关系。今年5月至6月期间,浪尖将把子公司开到毗邻深圳的香港。

而今,浪尖每年会打造数百项实用新型、外观等专利,设计、科研、工程、制造、营销、品牌及相关服务方面人员共700多名,子公司及控股公司、分支机构和事业合伙人等16个,形成全产业链设计创新服务品牌机构。

“浪尖是设计服务类企业,怎么让客户获得更多的价值和竞争力是我们所关注的。我们希望通过国际市场的开拓,让设计平台更加强大,让设计的实践能力更强大。”罗成说。

珠三角产业链引外企

诞生、成长在深圳,罗成认为这对浪尖而言是一件幸运的事。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本身就是一个好平台,对于企业走出去非常有帮助。广东有着完整的产业链,国外市场会主动找过来,尤其是珠三角格外受外企的关注,现在很多欧美企业都会主动来寻求合作。

从早期的设计只要求外观,到现在客户需求一站式的解决方案,这需要设计公司在产业链的各环节都能把控好。罗成说,前几天,一家客户来公司要找一种替代材料。以前,寻找材料都会联系包装企业,但国外客户认为,这是设计公司应该和可以做到的,提供解决的全盘方案也说明了全产业链的重要性。

通过这种方式,可增加客户的黏性,让设计价值在各环节都得到体现,让创意和设计渗透到各个环节,而不只是做纯粹的创意。

“浪尖小镇”亮相今年文博会

正在举办的第九届文博会上,由深圳市浪尖智慧投资有限公司打造的“浪尖小镇”以中国工业设计全产业链运营平台形象亮相。

罗成说,浪尖小镇以工业设计为核心和龙头,由此也建立了相应的部门,包括材料中心、工业设计体验中心、投资部门等。文博会是由政府主导的一个国际性文化产业展会,任何行业有了政府的推动都会有积极的作用。文博会是很好的平台,对行业和消费者都有好处。浪尖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与各个领域都有交流,也助于企业品牌的打造。

据介绍,浪尖小镇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园区,规划有国际CMF展示研究交易中心、国际工业设计人才交流中心、国际工业设计成果展示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实训基地、国家级工业设计实训体验中心五大核心产业模块,以期打造成中国最专业,最具规模,最具实效的工业设计全产业链的营运平台。

西游计@杰信设计

深圳原创帆船助兴伦敦奥运

土生土长的深圳设计公司屡屡与英国结缘:一次偶然的跨界设计,受邀于英女王登基60周年庆祝活动,最终杨帆伦敦奥运文化巡航,在英国最大的设计展会伦敦百分百设计展上也有该公司的身影。杰信设计创始人却透露16年历程,难题不断。

龙舟设计庆祝伦敦奥运

从深圳大学毕业的黄犇1997年创立杰信设计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公司从最初的寥寥几个人,发展到100多人的设计团队。2012年,黄犇与英国结缘。当年,黄犇创作的“99China”参加英国最大、深受全球瞩目的商业型设计展会——伦敦百分百设计展,向世界展示中国设计的魅力。同年,受邀英女王登基60周年庆祝活动百舸争流的龙舟“欢天·蓝舵号”帆船,由黄犇设计完成。2012年6月17日,该船参加伦敦奥运会文化巡航活动,是第一艘在泰晤士河升起五星红旗的中国帆船。

“我们参加伦敦百分百设计展,做帆船设计,看似偶然,其实有着必然联系。”黄犇说。上世纪90年代初,公司主要服务于国内的客户。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多中国企业走出去,包括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设计公司也就顺理章地走了出去。杰信设计开始向欧美进军。

谈到帆船设计,黄犇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偶然的事件。当时,他受朋友委托承接了这个项目,还闹了许多笑话。黄犇说,这是一个跨界设计尝试,忽略了海上这个因素,忘了给许多东西加固。做这个项目,并不代表公司的水准,它可能有话题性,但对公司而言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设计,设计也是双方共同完成的。放在伦敦奥运会这样一个大庆典的结点上,是非常偶然的。用黄犇的话说,“从设计角度而言,早过去了”。但是,伦敦百分百设计展的参与就是必然了。这是黄犇这些年来在这个领域厚积薄发的一次亮相。

在上世纪90年代,设计还是一个新兴行业。黄犇的设计公司与客户一起成长。经过十余年的沉淀和思考,黄犇发现,当初一起创业的人已经“各奔前程”。黄犇说,从设计专业角度而言,上世纪90年代处于空白期,是临摹国外、汲取营养的阶段,现在国内对原创设计的呼声很高,但与国外的确还存在差距。

“经济发展规律谁也绕不过去,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客户群体和经商环境都有了改变。中国设计行业有一批企业及个人一定会在国际上有所斩获。比如,在建筑界,王澍已获得业界最高荣誉普利茨克建筑奖,深圳设计企业也纷纷获得工业设计的最高奖项红点奖和iF奖。国际舞台上将越来越多地闪现着中国设计的身影。”黄犇说。

转型设计细分市场

在风云变化莫测的市场里浸淫16年,黄犇将业务逐渐转向了更加细分的市场。做连锁店面成为黄犇公司的一项主要业务。

黄犇说,现在,杰信设计发展到100多人,与一般的设计工作室的规模相比已算大体量了。单做设计已不足以满足客户需求。设计要从纸上转化到施工、监理、软装、陈列等各个环节,这既是客户的需求,也促使他们从纯设计公司发展到设计综合公司,现在单纯设计业务所占比例并不大,很大部分做连锁店面像麦当劳、肯德基的服务,从纸面到建店、施工、装配等系列问题一并解决。

越来越细分的市场,会促使一些企业将其它业务外包给设计公司。黄犇看到这一趋势,也逐渐走出了自己的路子。黄犇说,现在他们较少做单个项目,而是签年度合作。因为员工多,需要稳定的业绩支撑。“我们公司代表了设计细分市场的情况。更多设计公司规模并不大,走的是工作室的模式,客户不多,收费低,工作也相对轻松一些。我们公司规模较大,成本更高,人也更辛苦,但我不后悔走了这条路。”黄犇说。

设计人才难留住

设计师创业门槛低,也给一些设计企业带来人才流失的困扰。黄犇说,设计公司管理难度大,运作主要靠人,不是设备,而人员流动是常态,很是头疼。为了留住人才,他想了许多方法。如通过以老带新,帮助一些设计助理成长为设计师;通过总结系统有效的设计方法,让年轻人能很快上手做设计;通过增强客户群体的稳定性应对人才流失的问题。

对黄犇而言,深圳设计企业走出去有两道槛:一个是跨行,一个是跨国门。黄犇说,目前市场已经非常细分,房地产、酒店、会所、家居等,每家设计公司都有各自的领域和优势。以前,外资企业会在新加坡、中国香港寻找合作伙伴,现在,随着内地的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特别是低成本越来越受到青睐。当然,你要有竞争实力,要做几个让人信服的案例。黄犇正沿着这个思路提升自己的实力,打造企业的品牌,以赢得更多的优质客户。

原本黄犇打算参加今年的文博会,因考虑到公司所做的产品设计还未出市,想在下一届参展。今年9月,他会带着多年沉淀的思想结晶“犇”系列产品参加上海家居展。